EN
雕龙-中国日本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

 雕龙-中国日本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畅销推荐

Diaolong Full-text Database of Chinese & Japanese Ancient BooksBest Seller)

URL: http://hunteq.com/ancientc/ancientkm

 

“雕龙―中国日本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由中日双方的古籍专家共同研发,包含中国和日本的政治、经济、宗教、哲学、人文、风俗、地理、文化、历史、文学等各个方面。目前收入古籍文献约35000多种,近80亿字。正以每年增加2000种文献的速度继续扩充,是全球第一的超大型的中国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

雕龙数据库采用最先进的检索引擎技术,检索引擎可以在1秒钟之内完成数十亿文字的检索。支持全文检索,复制引用,同时通过人工校对,将扫描图档中模糊,难辨认的文字进行人工识别校对,极大提高用户阅读体验。

数据库由25个古籍分库组成,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自由选择订购其中任意子库,也可根据客户需求随时增添或删减文献,提供定制化服务。用户也可以将馆藏的特色古籍资源按标准进行数字化后发布在雕龙的平台上,并实现与已订购资源的统一检索。

 

雕龙中国古籍全文数据库(含18个子库)

1. 道藏                          2. 道藏辑要

3. 四部丛刊                      4. 续四部丛刊

5. 永乐大典                      6. 古今图书集成

7. 敦煌史料                      8. 清代史料

9. 中国地方志                    10. 中国地方志续集

11. 日本古典书籍库               12. 四库全书

13. 续修四库全书                 14. 全四库系列(存目书、奏毁书、未收书)

15.  六府文藏                    16. 中国民间文学

17. 清代科举朱卷                 18. 医家库

 

道藏     

数据所需容量:6 GB  收书数量:1513 (无后续扩充)

《正统道藏》为道教经典的总集。明版《正统道藏》是现存的唯一官修道藏。民初采用北京白云观《正统道藏》藏本,由上海涵芬楼影印,称为「涵芬楼本」,此为道经公开于世之始。

《正统道藏》分为三洞、四辅、十二类。按宋代道学丛集《云笈七签》和《道藏目录详注》等书所解释,三洞者,洞真部为元始天尊所出,为大乘上法,九圣之道。洞玄部为太上道君所流演,乃中乘中法,九真之道。洞神部为太上老君所流演,乃小乘小法,乃九仙之道。三洞乃代表传法系统和内容层次。四辅者,太玄部辅洞真部,太平部辅洞玄部,太清部辅洞神部,正一部和续道藏则总辅以上六部,总成八部。三洞下各分十二类,本文类、神符类、玉诀类、灵图类、谱录类、戒律类、威仪类、方法类、众术类、记传类、赞颂类、表奏类。

 

道藏辑要     

数据所需容量:6 GB  收书数量:299 (无后续扩充)

《道藏辑要》即清代对《正统道藏》进行节编,选录《正统道藏》之精要为《道藏辑要》,清光绪32年时又增补新出道经及道经书目为《道藏辑要续编》,即《重刊道藏辑要》。本数据库共收录道书299本,其内容多为明清时代新出之道书著作,是研究明清道教思想和历史的重要文献。

《道藏辑要》是继明代《正统道藏》及《万历续道藏》之后收书最多的道教丛书,亦是清朝最重要的道教丛书,同时也是研究明清道教不可或缺的数据源,因此有「全藏精华」的美誉。

《道藏辑要》采用了1906年贺龙骧氏编撰的四川成都二仙庵《重刊道藏辑要》版本。为此《道藏辑要》按二十八宿顺序排列,即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四部丛刊     

数据所需容量:12 GB 收书数量:472种。

所谓“四部”,即按传统分类法,将所有的书分成经史子集四大门类,“丛刊”即今天通常所说的丛书。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小型的《四库全书》。

《四部丛刊》是由著名学者、出版家张元济先生汇集多种中国古籍经典纂辑的。最大特色是讲究版本。纂辑者专选宋、元、明旧刊(间及清本者,则必取其精刻)及精校名抄本,故版本价值之高远在《四库全书》之上。其中包括:

《四部丛刊》初编 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商务印书馆再版景印本

《四部丛刊》续编 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海商务印书馆再版景印本

《四部丛刊》三编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景印本

《四部丛刊》从1919年开始出书,1922年印成,共收书323种(包括二十四史),共8548卷,1926年重印,加《初编》序次,称《四部丛刊初编》。1934年,又继续搜罗宋元明精刊本,印成《四部丛刊续编》,共收书81种(实际为75种),1438卷。1936年,又续出《四部丛刊三编》共收书71种,1091卷。正准备出版《四编》时,因抗日战争爆发而终止。

 

续四部丛刊  

数据所需容量:12 GB 收书数量:364种。

《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201936年陆续编辑排印。依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用丁氏仿宋活字排印,个别影印。这部丛书性质和《四部丛刊》相仿,但《四部丛刊》着眼于选择宋元明珍本影印,而《四部备要》则偏重于实用——选印较有代表性的校本、注本,可以说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的常备书籍。

 

永乐大典     

数据所需容量:2.2 GB      收书数量:813种。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録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书中保存了中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八千余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有非常大的学术价値。

永乐元年(1403),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继位,年号“永乐”,歴史上称为“明成祖”。朱棣命翰林院学士解缙、太子少保姚广孝为监修,编纂一部大型类书,用以系统地收集天下古今书籍,以便于査考。解缙等奉谕,按照《洪武正韵》的韵目,将各种资料抄入书中。次年十一月,全书编纂完成,赐名《文献大成》。永乐五年(1407),全书大体定稿,姚广孝领衔进呈,朱棣阅后表示满意,亲自撰写了《序言》,正式定名为《永乐大典》,并聘请抄书者誊抄全书。至1408年冬,《永乐大典》全书抄写完毕。正本存放文渊阁,副本存于皇史宬。

《永乐大典》全书毁于明清之际的战火。现存仅当初的3-4%左右。我们将仅剩下的813卷全部OCR后,在计算机上能进行全文检索,以便文史工作者的阅读和研究。

 

古今图书集成     

数据所需容量:13 GB 收书数量:六汇编、32典、1万卷

《古今图书集成》为我国最大的类书,也是我国古文献的百科全书,初稿于清朝康熙四十五年完成,雍正三年定稿,搜集了上古到明清初「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伦理、教育科学、等资料。全书分为:八百册、一万卷、五十多万页、一亿七千多万字,内容分为:六大「汇编」、三十二「典」、六一一七「部」。数据重新整理编排为25,151卷,全文依照原件式样输入,为利于阅读,每一卷的目录重新拆解、编排以阶梯式结构呈现并对应全文,整部类书中共有35,784个特殊文字,以Unicode或小图示表达,另外增加收录了考证及续编初稿等数据;整部类书内容极为完整且层次分明易于阅读。

 

敦煌史料

数据所需容量:2 GB  收书数量:2905种。持续增加中

敦煌史料是1900年发现于甘肃省敦煌县鸣沙山莫高窟17号洞窟的秘藏经室。数万件手写卷轴和刻印典籍以及绘画、雕塑等等的发现迅速地推进了中国和中亚地区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语言、文学、科技、艺术和风俗等各学科的研究,填补了一些迷失以久的学术环节。具有保存文献数据及提供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敦煌史料中除了汉文文献外,还有大量的其他民族文字的文献写本。而少数民族文献中藏文文献的数量最多,内容也十分丰富。种类包含有佛教经典、历史著作、契约文书、政事文书、法律条文、占卜、传说故事等文献。如果没有敦煌文献的发现,许多例如吐蕃王朝的历史及其文化,将是一个难解之谜。

大部分敦煌史料被伯希和(Paul Pelliott)、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等人运往海外,分藏于法国、英国等国,也是敦煌文献中的精华,最有研究价值。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属于伯希和藏品。

雕龙敦煌史料主要广搜俄藏、英藏、法藏、北京国家图书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敦煌博物馆藏、敦煌研究所藏、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等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所藏的文献。除保存大量敦煌史料,更为敦煌学研究之珍贵史料,具有保存文献资料及提供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

 

清代史料     

数据所需容量:12 GB 收书数量:清实录、五朝会典、缙绅全书等,共计112种。

共包含《清实录》、《五朝会典》、《大清缙绅全书》、《大清辅政要览全书》、《大清中枢备览》、《皇帝御批》等珍贵学术史料。

《清实录》

涵括清代官修太祖至德宗的十一朝实录,以及后世补纂的宣统政纪,是中国历代官修的编年体史料长编。由于是原始资料,对于研究当时的人文史料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实录最早见于南朝梁周兴嗣所撰梁皇帝实录。自唐以后,每一帝崩,继嗣者必敕史臣撰修其实录,沿为定制。至清末光绪朝,历代所修实录已达 116 部,可惜的是多数均已亡佚,完整保存至今的仅明清二代实录。

《清实录》包括清代官修的太祖至德宗的十一朝实录,以及后世补纂的宣统政纪,共计 4433 卷。其中太祖实录 10 卷,太宗实录 65 卷,世祖实录 144 卷,圣祖实录 300 卷,世宗实录 159 卷,仁宗实录374卷,宣宗实录 476 卷,文宗实录 356 卷,穆宗实录 374 卷,德宗实录 597 卷,宣统政纪 70 卷。

《清代五朝会典》

会典是记载封建朝廷的行政法规和一些事例的法典。《清代五朝会典》收录了康煕・雍正・乾隆・嘉庆・光绪这五个朝代的会典。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首次下诏,仿照《大明会典》制定《大清会典》,历经六年,完成《康熙会典》162卷。此后,又陆续编成《雍正会典》250卷、《乾隆会典》100卷、《嘉庆会典》80卷、《光绪会典》100卷。这五部《会典》统称《大清会典》,也称“五朝会典”。其内容结构是按照国家机构的设置、各级官吏的职掌及行政活动的准则等进行汇编的。其中康、雍两代采取以官统事、会典与则例合编的体例,康熙、嘉庆、光绪三代,由于则例不断增多,改为会典与则例分编的形式,另有《乾隆会典则例》180卷、《嘉庆会典事例》920卷、《光绪会典则例》1220卷。《大清会典》继承《唐六典》与《大明会典》的传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清朝行政法律制度的丰富内容。

《大清缙绅全书》、《大清辅政要览全书》

《大清缙绅全书》详细记载清朝中后期从京畿到地方各省、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的官职任选情况,可了解清代的官职设置和官员构成。

《大清中枢备览》则收录武职官员名册。中枢是兵部的别称,因武职官员由兵部铨选,故名。

 

中国地方志、中国地方志续集  

数据所需容量:120 GB     收书数量:初集:2193种、续集:1938种。

中国地方志,是根据中国不同省份及主要区域,区分为 31 个子库,按一定体例记载分时各区的自然、社会、政经、文化等方面的书籍文献,收录地方志之刊本时间,起于宋元迄于民国初期。其内容不仅包括各地区的疆域、气候、山川、物产等地理资料,也涵盖人文历史各方面的记载,如户口、人物、赋税、艺文等,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状发展状况的百科式要述。据1976年统计,我国现存的地方志即达8000多种,约12万卷。 目前雕龙数字化并可全文检索的地方志达到4000多种,并且每年以500600种的扩充速度在进行数字化。

 

日本古典书籍库  

数据所需容量:40GB 收书数量:618种。持续增加中

日本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息息相关,日本大文人夏目漱石也是著名的汉文学家,所以日本文学的点点滴滴无所不在地包含着汉文学。《日本古典书籍库》主要是由《六国史》、《本朝文粹注释》、《倭名类聚钞》、《新撰字镜》、《国史大系》、《国史大系续》、《赖山阳全书》和《日本汉诗》组成。其中日本最古的史书《六国史》就是模拟史记,汉书来写的。所以把日本古籍数字化对衬托中国古籍有着重要的意义。而 《本朝文粹注释》又是模仿中国《文选》格式的诗歌文集,数字化日本古籍对研究日本文化根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倭名类聚抄》、《新撰字镜》,这类资料在国内极其稀见,然而对于古汉语、古文献、古代史等领域的研究却十分重要。 所以可以说《日本古典书籍库》即增添了日本古籍数字化的光彩,也弥补了国内 这方面资料的空缺。

 

续修四库全书     

数据所需容量:140GB      收书数量:5442种。

《续修四库全书》作为我国迄今为止最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的续编,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批准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这是继18世纪清朝编修《四库全书》后,又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国古典文献进行大规模的清理与汇集。《续修四库全书》沿袭《四库全书》体例,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用绿、红、蓝、赭四色装饰封面,16开本、精装1800册,分经部260 册,史部670册,子部370册,集部500册。它与《四库全书》配套,构筑起一座中华基本典籍的大型书库,中国古代即1911年以前的重要典籍,可大致荟萃于此。

《续修四库全书》总共收书 5213种,比《四库全书》增加51%。在编纂、出版过程中,曾向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82家藏书单位商借底本,每种入选图书,均选取最佳版本影印,其中大量的宋元刻本、名家稿本,为四库馆臣所未见。 《续修四库全书》的收录范围包括,对《四库全书》成书前传世图书的补选,《四库全书》成书后著述的续选。

补选之书主要是

1.被《四库全书》遗漏、摒弃、禁毁,或列入“存目”而确有学术价值的图书;

2.《四库全书》已收而版本残劣,有善本足可替代的书籍;

3.四库馆臣对戏曲、小说持鄙视态度而未予收入的书籍。

续选之书主要是

1.清代中期的纪晓岚、戴震、翁方纲、彭元瑞、任大椿、孙希旦、王念孙、阮元等为代表的“干嘉学派”著作。

2.清代后期的魏源、龚自珍直至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为代表的“新学”著作。

从海外访回而合于本书选录条件的古籍,以及新出土的整理成编的竹简帛书也酌予选收

 

六府文藏     

数据所需容量:150 GB     收书数量:7479种。持续增加中

《六府文藏》是一个超大型的古籍全文书籍检索库。其名称源自《四库全书》。四库是四个仓库的意思,六府也是六个仓库的意思。我们在四库的基础上又加了两个仓库,所以叫六府。其六府分类即为经、史、子、集、丛和金石。

《六府文藏》是雕龙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日台古籍方面的专家连手打造,因此在选书和收书上精心挑选。特别是日本的各大图书馆、大学保存着非常多的中国的古籍珍本和孤本,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东洋文库、静嘉堂文库、大阪大学的怀仁堂等,这些都是古籍数字化的处女地。六府文藏的很多版本都是出自于此。填补了奇缺版本的空缺。预备在两年内收书15000种。

 

四库全书     

数据所需容量:120 GB     收书数量:四部四十四类六十六子目。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成书。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期的众多古籍,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学术领域,以及收入和存目了西洋传教士参与撰述的著作,包括从西洋传入中国的数学、天文、仪器及机械等方面的著作。

《四库》即《四部》之意,即将所收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于部下分类,类下再分子目。

总计四库全书共分为四部四十四类六十六子目,其分类情形大致如下:

经部: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四书、乐、小学。

史部: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子部: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释家、道家。

集部: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

四库全书当时共钞成正本七份,副本一份。原钞四份,分藏于北方四阁,即文渊阔、文津阁、文源阁、文溯阁。续钞的三份,分藏于南方三阁,即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其中文源阁、文宗阁、文汇阁之四库毁于战乱。文溯阁之四库现保存于甘肃省图书馆,完好无损;文津阁之四库,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并由上海商务影印出版;文澜阁之四库,现存于浙江图书馆;文渊阁之四库,现典藏于台北之国立故宫博物院,并于民国72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发行。

 

中国民间文学     

数据所需容量:2.2 GB      收书数量:203种。

中国民间文学是指中国民间口头创作、口头流 ,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 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 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民间文学是社会长期生活的产物。反映了他们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它直接或间接地 为他们的生活服务 —— 给以知识、教诲 、鼓舞和希望。中国民间文学目前收录的有以下几种题材 ,宝卷、善书、民间小说、民间话本、民间杂剧、南戏、民间传奇、民间乱弹、弹词和诗话等

清代科举朱卷     

数据所需容量:2.2 GB      收书数量:813种。

朱卷是记载清代科举考试的历史文献。 谱牒包括家谱类著作(宗谱、族谱、世谱、家谱、家乘等)、仕谱(题名录、同年录、搢绅录、百官录等)、 年谱类著作(年谱、年表、行实、自述等)和日谱类著作(日谱、日记、日录、日札等),所记或为一姓一家 之浮沉荣辱,或为一府一衙之仕宦黜陟,或为一人一生之成败进退,或为一日一时之行事心得,无不折射出国 家和民族之盛衰与社会和历史之变迁,极具研究价值。

 

全四库存目书、奏毁书、未收书     

四库存目书:

乾隆将偏离其统治需要和价值标准者予以摒弃,只存其目,是为四库存目书。兹据清 纪昀主持编纂之《四库全书总目》,汇辑清修《四库全书》时列为存目之书(丛书除外)4752种,其中19种采宋本,26种采元本,2408种采明本,2258种采清本,35种采民国本,6种采外国本。雕龙WEB版经重新整理后,重计为4561种。

四库奏毁书

乾隆将违反其统治需要和价值标准者予以销毁,禁止刊藏,是为四库奏毁书。兹据清军机处《分次奏进销毁书籍单》, 汇辑清修《四库全书》时毁弃之书621种,其中290种采明本,319种采清本,12种采民国本。雕龙WEB版经重新整理后,重计为620种。

四库未收书:

乾隆修纂《四库全书》峻工以后,全国又陆续发现一些当年未能征集到的历代典籍,于嘉庆初年陆续进呈,是为四库未收书。兹据清阮元《四库未收书目》,汇辑清修《四库全书》时未收之书167种。

     

医家库 

收录范围:上古至明清时代,包含部份散佚于日本、高丽的珍稀刻本。

收产品规划量:每一单辑各500种收书。收书可拆分。

中医典籍可分为医经、医论、本草、医方、医案、医话等古籍著作。

雕龙医家库收书,以雕龙全库为主体,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列的1949年以前出版的近14000种目录做书名及版本比对,去除重复或收藏状况不佳的复印件,并加入日本、高丽等珍稀善本,以500种为一个出版单位分阶段出版,目前可以现货提供1-2辑,共一千种收书。


联系我们:

电话:+86-10-5793 3318 电邮/Email: wang_dongfang@cepiec.com.cn 传真/Fax: +86-10-5793 3304

所属企业信息查询邮箱:he_cha@cepiec.com.cn
lll